林建江 紙藝工匠
台灣出生 新北成長,
從事紙紮工作長達33年
職人任務:就像是太空梭載著滿滿的禮物,將陽世間家人的心意,送達到天堂給摯愛的親人。
撰文:小樹醫師 攝影:一樹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
紙紮工藝是讓生者傳遞心意的工具。在華人的傳統信仰裡,每當長輩去世,喪家就會請師傅製作紙紮屋,還有紙紮的金童玉女、金山銀山,其實都是希望先人在另一個世界能過得安穩舒適。但傳統信仰慢慢改變,環保意識也悄悄抬頭,紙紮工藝勢必遇到轉型難關。位於板橋的「正格紙藝」,在這波洪流中,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。
從二樓花園洋房 到海景別墅
跟隨「正格紙藝」老闆、紙紮職人林建江的腳步,我們穿過新北市殯儀館附近的巷弄,來到紙紮師傅的工作現場。初入眼簾的是一棟兩層樓高的華麗建築,坐落在莊嚴肅穆的平台上。建築物的顏色極其華麗飽和,搭配兩側金山、銀山,盡顯主人家的富貴。
細看發現牆面嵌了許多石柱,石柱的頂端呈現尖塔狀,宛如歐洲城堡;大門上方與柱體間的鏤空雕花,則勾勒出拱門的形狀,老闆笑說:「這是受到中國清末各租借區的影響,屬於中西合璧的洋房。這種風格的紙紮房,中國各地還有很多,我們這邊已經不太流行了,現在大家都喜歡別墅。我們的師傅也已經是會做這種傳統紙紮房的最後一代。」
圖由上而下:製作榫頭、紙筋、糊紙。傳統紙紮技藝,至今仍是全人手製作。
傳統紙紮房的最後一代
老闆說著,便請忙碌中的師傅停下手上工作,簡單拎過做到一半的「水狀」,為我們示範。兩位師傅比我們想像來得年輕很多,他們十幾歲就入行,現在已累積了十多年經驗。從劈竹子,到把竹片做成榫頭、彎出弧度、摺成直角,竹片在師傅手上變得像黏土一樣,搓圓捏扁極盡變化;接著再隨手抽出一條紙筋,選對關鍵處纏上,最後擦一點糨糊,整個結構就慢慢有了雛型。另一位師傅在旁邊也沒閒著,早算準時間將紙拍濕,一輪到自己就帶著白紙過來糊上;像慈母床緣提被,也像仕女鏡前抹妝,溫柔細膩的動作,讓時間慢了下來,但一回神就已經替骨架添了皮囊。
老闆說,這些技術都是時間的積累。俗話說學徒出師要「三年四個月」,當中誰不是滿身汗、滿手傷?而且以前的觀念都是要燒大房子給祖先住,有時候甚至需要好幾個師傅,直接住到喪家製作,不只工作辛苦,環境也辛苦。現在觀念不同,政府也比以前重視環境保護,紙紮屋從大變小,屋子裡的細節也越來越精緻。老闆帶著我們,移步至另一個工作空間,這裡看到的紙紮屋和二樓花園洋房完全不一樣。房子體積變小了,顏色與結構都更貼近真實;屋外有翠綠的草皮、波光粼粼的泳池;門前的管家不再是薄薄的紙片人,裡外還多了些女僕、司機;推開窗戶看得見馬桶、洗臉台、浴缸。我們像是來到小人國,彷彿只要縮小就能直接入住這豪華的海景別墅。
這裡每個師傅都有自己的工作平台,桌上布滿各種零件、材料、工具,他們就像是在組裝玩具模型,每天分工完成後,就直接沉浸到自己的世界裏頭,聽著音樂、默默工作。傳統的竹片已不復見,取而代之的是結構、耐重更強的蜂巢紙板,也不再需要用紙筋固定。白膠、熱熔膠雖然比較花時間,卻能同時做到堅固與細緻,偶爾還需要加入光電系統,讓紙紮屋能透出溫暖的光線。老闆說這批師傅要學的東西更多、更複雜,以前是一門手藝反覆練習,做到熟極而流,經驗越多,自然做得就越快越好。現在要不斷吸收新知、發揮創意,組合不同的材質、嘗試不同的技巧,替客戶創造需求、提供驚喜。
「這種轉型是傳統工藝必經之路,做二樓花園洋房的師傅,現在也要學習做海景別墅,才能保有競爭力。不過,這兩代師傅的共通點就是耐心,這也是幹我們這一行非常重要的特質。」紙藝工匠林建江說。
「水狀」
以竹子與紙糊成的圓柱體,上中下三層合共有十二尊人偶,代表人死後的一關關,經由牛頭馬面、七爺八爺、山神、土地公,再送到文武判官前審判,最後由觀音佛祖依照生前的表現,決定下輩子該投胎去哪。「牽水狀」則是一種道教儀式,專為接引因水難而死的亡魂上岸接受超渡。
台灣紙紮史:由大而小
紙紮屋在台灣的發展是由大而小、由粗而精,而中國的發展又與我們不同。現在中國各地的紙紮屋,雖然名為「紙紮」,實際上卻為了方便,採用許多不適合燃燒的材質,像是塑膠、尼龍繩、珍珠板等,燃燒過程中會產生大量黑煙,甚至是有毒氣體。另外,中國尚未限制紙紮屋的大小,所以有些紙紮屋體積很大,需要特別規格的車子才能運送,再加上每次運送的量不多,導致趟數增加,碳排放量也隨之增加。
紙展架與紙紮的結合
老闆在中國發展,把紙紮的技術與紙展架的技術結合,透過研發與設計,讓紙紮屋可以先摺疊成平面結構,大幅度減少運送時的體積。到治喪現場時,再利用紙本身的立體結構,組合成紙紮屋,同時可以利用數個部件互相連結,擴大紙紮屋的規模。目前最熱門的商品,在展開組合後,可先做為靈堂及牌樓使用,待到喪禮最後,還可以做為紙紮屋燒掉。
從黑煙演變成白煙
新型態的紙紮屋,不只減少運送時的碳排放量,也改善了燃燒時的空氣汙染,中國曾經使用這類產品的民眾曾經向老闆分享:「以前燒紙紮屋、燒金牛銀馬,都會冒出好多黑煙,現場味道也很難聞。現在用這種摺起來的紙紮屋,都只有白煙,而且紙牛、紙馬的造型還很可愛。」看得出老闆的市場觸覺相當敏銳,也確實擁有技術,讓紙紮屋成功轉型,同時具備方便運送、組裝快速、環保無毒、精緻華美等優點。
禁忌?心正最重要
新型態的紙紮屋,不只減少運送時的碳排放量,也改善了燃燒時的空氣汙染,中國曾經使用這類產品的民眾曾經向老闆分享:「以前燒紙紮屋、燒金牛銀馬,都會冒出好多黑煙,現場味道也很難聞。現在用這種摺起來的紙紮屋,都只有白煙,而且紙牛、紙馬的造型還很可愛。」看得出老闆的市場觸覺相當敏銳,也確實擁有技術,讓紙紮屋成功轉型,同時具備方便運送、組裝快速、環保無毒、精緻華美等優點。
上圖:誰說在地的傳統紙紮就不能同時是一種高雅的民俗藝術?新北市新莊的糊紙技藝老店「新興糊紙文化」擁有上120年歷史,2019年獲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(Musée du quai Branly)邀請展出台灣傳統紙紮靈厝,深受觀眾喜愛。作品形似一座傳統寺廟,其結構有前無後,象徵著向前看而非回首過去。(圖:高雄市立美術館)
下圖:新興糊紙店製 大士爺
大士爺為觀世音菩薩的化身,長有青面獠牙,能嚇阻孤魂野鬼,故常見於中元普渡。作品獲法國國家凱布朗利博物館收藏。
(圖:高雄市立美術館)
後記
紙紮從原本目的性極強的信仰工具,在技術轉型中衍生出很高的藝術性。記得當天離開前,老闆展示了一台紙紮重型機車,精緻程度立刻讓人想起《Akira》這部經典科幻電影。或許未來紙紮工藝會成為一種抒發心境的創作方式,又或許眼前的幾位年輕師傅們,早就在製作紙紮的過程中獲得平靜。